论语中的文案精编(论语中成语)

时间:2024-02-27 12:25:43

1、(驷不及舌)驷: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;舌:指说的话。一句话说出口,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。比喻一句话说出来,再也无法收回。(出处)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夫子之说君子也,驷不及舌。”

2、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

3、第二句:“君子不庄重,夫然后行!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,要不怕改正,信则人任焉。”

4、里仁为美,择不处仁,焉得知?

5、(举一反三)反:类推。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。比喻善于学习,能够由此及彼。(出处)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举一隅,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
6、(尽善尽美)极其完善,极其美好。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。(出处)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谓《韶》: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谓《武》:尽美矣,未尽善也。”

7、 孔子曰:“君子有九思:视思明,听思聪,色思温,貌思恭,言思忠,事思敬,疑思问,忿思难,见得思义。”

8、“临之以庄,则敬;孝慈,则忠;举善而教不能,则劝。”

9、 子谓子贱,“君子哉若人!鲁无君子者,斯焉取斯?”

10、第七句: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

11、 陈亢问于伯鱼曰:“子亦有异闻乎?”对曰:“未也。尝独立,鲤趋而过庭。曰:‘学诗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‘不学诗,无以言。’鲤退而学诗。他日又独立,鲤趋而过庭。曰:‘学礼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‘不学礼,无以立。’鲤退而学礼。闻斯二者。”陈亢退而喜曰:“问一得三,闻诗,闻礼,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。”

12、久矣,吾不复梦见周公。

13、子曰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译文孔子说:“早晨理解真理,晚上死也值得。”

14、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!民鲜久矣。

15、(善贾而沽)贾:通“价”。善贾:好价钱;沽:出卖。等好价钱卖出。比喻怀才不遇,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。也比喻有了肥缺,才肯任职。(出处)《论语·子罕》:“有美玉于斯,韫椟而藏诸,求善贾(价)而沽诸?”

16、子曰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‘文’也。”

17、过也,人皆见之;更也,人皆仰之。

18、(既往不咎)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,就不必再责怪了。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。(出处)《论语·八佾》:“成事不说,逐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”

19、“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,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”

20、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知者动,仁者静。知者乐,仁者寿。

21、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生以成仁。

22、何事于仁,必也圣乎!尧、舜其犹病诸!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已。

23、 子曰:“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”

24、如有王者,必世而后仁。

25、(匹夫不可夺志)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。(出处)《论语。子罕》子曰: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”

26、 子曰:“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,未有小人而仁者也。”

27、第八句:孔子说,则不威;事君,行笃敬:“言必信,损矣。依靠自己的亲族,才可以免遭耻辱,信。”

28、君子不重,则不威;学则不固。主忠信。无友不如已者。过,则勿惮改。

29、“温故”何能“知新”?这里仅举当代作家毕淑敏读安徒生的童话《海的女儿》来阐述这个道理。8岁时她初识文字,看到美丽善良的人鱼公主居然变成大海上的水泡,读出的是伤感;18岁情窦初开,读出的是爱情;28岁初为人母,读出的是对人鱼公主家人的关切;38岁开始写作,再读竟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;48岁为了写这篇文章,读出了此篇是写灵魂的故事。这样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,常读常新,真是“横看成岭侧成峰”。这个典型的事例是对孔子“温故知新”观点的最好诠释。我们在学习中千万不可忽视复习,凡是创新都有一个温故、反复探究的过程。

30、(学而优则仕)优:有余力,学习了还有余力,就去做官。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。(出处)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子夏曰:仕而优则学,学而优则仕。”

31、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。

32、(年富力强)年富:未来的年岁多。形容年纪轻,精力旺盛。(出处)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后生可畏。”宋·朱熹注:“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,足以积学而有待,其势可畏。”

33、 子贡曰:“纣之不善,不如是之甚也。是以君子恶居下流,天下之恶皆归焉。”

34、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

35、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,举一隅,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

36、 子曰:“君子不可小知,而可大受也;小人不可大受,而可小知也。”

37、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”

38、(循循善诱)循循:有次序的样子;诱:引导。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。(出处)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夫子循循然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,欲罢不能。”

39、子曰: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

40、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!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
41、知道的比善的更强,善的比乐的更强。

42、其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,鲜矣;不好犯上,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。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!

43、(惠而不费)惠:给人好处;费:耗费。给人好处,自己却无所损失。(出处)《论语·尧曰》:“因民之所利而利之,斯不亦惠而不费乎?”

44、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知道的人行动,善良的人静止。知道的人是快乐的,善良的人是长久的。

45、子罕言利,与命,与仁。

46、言不及义,好行小慧,难矣哉。

47、(理屈词穷)理:道理,理由;屈:短,亏;穷:尽。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。(出处)《论语·先进》:“是故恶夫佞者宋·朱熹集注:“子路之言,非其本意,但理屈词穷,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。”

48、(不亦乐乎)乎: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,这里相当于“吗”。用来表示极度、非常、淋漓尽致地意思。(出处)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

49、(色厉内荏)色:神色,样子;厉:凶猛;荏:软弱。外表强更,内心虚弱。(出处)《论语·阳货》:“色厉而内荏,譬诸小人,其穿窬之盗也与。”

50、孔子对曰:“举直错诸枉,则民服;举枉错诸直,则民不服。

51、言必信,行必果,nn然小人哉!

52、弟子,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,泛爱众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

53、君子之德,风;小人之德,草。

54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,一则以忧。

55、 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。子曰:“以吾一日长乎尔,毋吾以也。居则曰:“不吾知也!’如或知尔,则何以哉?”子路率尔而对曰:“千乘之国,摄乎大国之间,加之以师旅,因之以饥馑;由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。”夫子哂之。“求!尔何如?”对曰:“方六七十,如五六十,求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足民。如其礼乐,以俟君子。”“赤!尔何如?”对曰:“非曰能之,愿学焉。宗庙之事,如会同,端章甫,愿为小相焉。”“点!尔

56、苗而不秀者,有矣夫。

57、注重复习

58、(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)欲:希望;勿:不要;施:施加。自己所不愿意要的,不要强加于人。(出处)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在邦无怨,在家无怨。”

59、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

60、 子曰:“君子道者三,我无能焉:仁者不忧,知者不惑,勇者不惧。”子贡曰:“夫子

61、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。

62、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。

63、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:友直(正直)、友谅(诚信)、友多闻(见多识广),益矣;友便辟(性情暴躁,惯走邪道)、友善柔(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)、友便佞(心怀鬼胎。谄媚),损矣。

64、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

65、(是可忍,孰不可忍)是:这个;孰:那个。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,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?意思是绝不能容忍。(出处)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孔子谓季氏,八佾舞于庭,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。”

66、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

67、君子惠而不费,劳而不怨,欲而不贪,泰而不骄,威而不猛。

68、(祸起萧墙)指祸乱发生在家里。比喻内部发生祸乱。萧墙: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。(出处)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今由与求也,相夫子,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;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;而谋动干戈于邦内,吾恐季孙之忧,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。”

69、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,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,不敬,何以别乎?

70、子曰: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!

71、里仁为美。择不处仁,焉得知?

72、(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)要做好工作,先要使工具锋利。比喻要做好一件事,准备工作非常重要。(出处)《论语·魏灵公》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居是邦也,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”

73、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;知者动,仁者静;知者乐,仁者寿。

74、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

75、人之过也,各于其党。观过,斯知仁矣。

76、(无可无不可)表示怎样办都行,没有一定的主见。(出处)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我则异于是,是无可无不可。”

77、 子夏曰:“君子信而后劳其民,未信则以为厉己也;信而后谏,未信则以为谤己也。”

78、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:“如杀无道,以就有道,何如?”孔子对曰:“子为政,焉用杀?子欲善,而民善矣。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。草上之风,必偃。”

79、第三句:弟子,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,泛爱众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

80、(华而不实)华:通花,开花;实:果实,结果。花开得好看,但不结果实。比喻外表好看,内容空虚。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,实际腹中空空的人。(出处)《左传·文公五年》:“且华而不实,怨之所聚也。”《论语·子罕》子曰:“苗而不秀者有矣夫!秀而不实者有矣夫!”

81、子曰: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其不能也。

82、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

83、(见危致命)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。同“见危授命”。(出处)《论语·子张》:子张曰: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,祭思敬,丧思哀,其可已矣。”

84、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――《学而》

85、子曰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

86、不受苦难的人不认识,不认识的人也不认识。

87、第六句:“人而无信:“一个人不讲信用、子曰,小车少了”

88、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大车无倪,小车无杌,其何以行之哉!

89、(轻裘肥马)穿着轻暖的皮袄,骑着肥壮的好马。形容生活阔绰。(出处)《论语·雍也》:“赤之造齐也,乘肥马,衣轻裘。”

90、相信学习,保持好方法。危险的国家不进,混乱的国家不活。这个世界有道是看不见的,没有办法是隐藏的。可怜的和便宜的。也羞愧;国无路可走,富贵也贵,羞耻也贵。

91、子曰:“《关雎》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”

92、(手足无措)措:安放。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。形容举动慌张,或无法应付。(出处)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措手足。”

93、 孔子曰:“君子有三戒: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”

94、(敬而远之)敬:尊重;远:不接近;之:代词,指对象。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。(出处)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务民之义,敬鬼神而远之,可谓知矣。”

95、 曾子曰:“君子思不出其位。”

96、子曰: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

97、若圣与仁,则吾岂敢?抑为之不厌,诲人不倦,则可谓云尔已矣。

98、(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)虑:考虑;忧:忧愁。人没有长远的考虑,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。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,周密的考虑。(出处)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”

99、(怨天尤人)天:天命,命运;尤:怨恨,归咎。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,一味报怨天,责怪别人。(出处)《论语·宪问》:“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。”

100、里仁为美,择不处仁,焉得知?

101、(发愤忘食)努力学习或工作,连吃饭都忘了。形容十分勤奋。(出处)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”

102、(诲人不倦)教导人特别耐心,从不厌倦。(出处)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(示例)圣人说:“~”,你又来问我,我岂有不说的理!(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十八回)(近义词)谆谆教导、不厌其烦、循循善诱

103、子不语:怪,力,乱,神、

104、可与人言而不言,失人(错过人才);不可言而与之言,失言。知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

105、 子曰:“圣人,吾不得而见之矣;得见君子者,斯可矣。”子曰:“善人,吾不得而见之矣;得见有恒者,斯可矣。亡而为有,虚而为盈,约而为泰,难乎有恒矣。”

106、(能近取譬)譬:打比方。能就自身打比方。比喻能推己及人,替别人着想。(出处)《论语·雍也》:“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已。”

107、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?孔子曰:“知礼。”孔子退,揖巫马期而进之,曰:“吾闻君子不党,君子亦党乎?君取于吴为同姓,谓之吴孟子。君而知礼,孰不知礼?”巫马期以告。子曰:“丘也幸,苟有过,人必知之。”

108、夫仁者,已欲立而立人,已欲达而达人。

109、(犯上作乱)犯:干犯。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、起义。(出处)《论语·学而》:“不好犯上,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。”

110、(以文会友)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。古代文人交往、交友的礼俗。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、才学,故多以诗文相赠答,扬才露己,以表心态。唱酬是通行的方式,即以诗词相酬答。在宴饮等聚会时,更是不可有酒无诗,流行尽觞赋诗之俗。(出处)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君子以文会友,以友辅人。”

111、(成人之美)成全别人的好事。(出处)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”

112、(仁人志士)原指仁爱而有节操,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。现在泛指爱国而为**事业出力的人。(出处)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
113、仁者先难而后获,可谓仁矣。

114、子曰: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

115、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道远。仁以为已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

116、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。

117、 子贡曰:“君子亦有恶乎?”子曰:“有恶:恶称人之恶者,恶居下流而讪上者,恶勇而无礼者,恶果敢而窒者。”曰:“赐也亦有恶乎?”“恶徼以为知者,恶不孙以为勇者,恶讦以为直者。”

118、人之生也直,罔之生也,幸而免。

119、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

120、唯仁者能好人,能恶人。

121、 子夏曰:“君子有三变:望之俨然,即之也温,听其言也厉。”

122、(听其言而观其行)听了他的话,还要看他的行动。指不要只听言论,还要看实际行动。(出处)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今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观其行。”

123、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,必偃。

124、 子曰: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小人反是。”

125、子曰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”译文孔子说:“人无信誉,不知能干什么?

126、 子曰:“先进于礼乐,野人也;后进于礼乐,君子也。如用之,则吾从先进。”

127、 子曰:“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”

128、(过犹不及)过:过分;犹:象;不及:达不到。事情做得过头,就跟做得不够一样,都是不合适的。(出处)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子贡问:师与商也孰贤?子曰:师也过,商也不及。曰:然则师愈与?子曰:过犹不及。”

129、其身,不序;它的身体虽然不是直的,但也不是直的。

130、 司马牛忧曰:“人皆有兄弟,我独亡。”子夏曰:“商闻之矣: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

131、躬自厚而薄责人,则远怨矣。

132、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

133、不患无位,患所以立。不患莫己知,求为可知也。

134、第二十句:信近于义,言可复也。恭近于礼,远耻辱也。因不失其亲,亦可宗也。

135、 子曰: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”

136、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

137、已矣乎!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。

138、知及之,仁不能守之;虽得之,必失之。知及之,仁能守之。不庄以莅之,则民不敬。知及之,仁能守之,庄以莅之。动之不以礼,未善也。

139、与其进也,不与其退也。唯何甚。人洁己以进,与其洁也,不保其往也。

140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:“羿善射,S荡舟,俱不得其死然;禹稷躬稼,而有天下。”夫子不答,南宫适出。子曰:“君子哉若人!尚德哉若人!”

141、(后生可畏)后生:青年人,后辈;畏:敬畏,佩服。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,令人敬畏。(出处)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。”

142、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

143、第五句: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

144、 子曰:“君子义以为质,礼以行之,孙以出之,信以成之。君子哉!”

145、朽木,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,不可圬也。于予与何诛?

146、父母在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

147、古之学者为己(所谓为己之学),今之学者为人。

148、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: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
149、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距。